功过相折。
其二,以粮代忠。
主动上交粮储,可获‘义门’匾额,惠及子孙家人。
若为商贾,其子女受民籍,可参科考、入高门。
若为士族,可免其族亲之过,诸事既往不咎。
其三,弃暗投明。
凡阵前倒戈献城者,依城规模赐爵。
其四,文脉赎罪。
须禁毁伪周所编《三教珠英》《臣轨》《兆人本业》等僭越之书,献家族藏书千卷者,可抵百人性命。
凡私藏伪周官修书者,杖八十。私藏超十卷者,贬为奴。
《论闪电战·卷四·粮秣卷》
兵未动而粮秣先筹。
即非战事,仍须知民以食为天。
粟帛者,定鼎之基也。
必使黎庶安其耕,仓廪实其粟,乃议税赋,此方为经国安民之正途。
我唐深谙其道,尝闻贞观之治?
春种则官不夺农时,秋敛必留足民食。
是时黎元安堵,府库充盈,四夷宾服而朝贡不绝,天下皆颂太宗皇帝之德。
昔太宗尝谓侍臣曰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’,故轻徭薄赋,藏富于民。
民有隔宿之粮,国有十年之蓄,如此纲维,孰敢犯我疆域?
粮秣策第一·论肥田
(为什么敢写出来,因为本刊秋天发布,就算拿来钻研来年开春时用也等不到粮食成熟的果子。李唯会在开春发动战争。官府就算汲取精髓学以致用,秋天之前入主长安,受惠者不是伪周而是李唯。)
今有培壅新法,远胜伪周仓廪之术。
其要略如次。
一曰绿肥固壤。
植紫云英、苜蓿之属,待芳华盛极,翻犁入土。此法可使田骨得养,犹若《齐民要术》所载‘美田之法’。
二曰矿粉增肥。
采山泽磷石,磨若齑粉,杂以沤肥。昔范蠡《养鱼经》言‘土化之术’,此理相通。
江西袁州地脉有异,钨磷并生,可资开采。
三曰炭土相济。
伐竹为筒,闭户煅之,得玄炭碎壤。持肥之力,较常法延三旬。昔王祯《农书》载‘火粪法’,此技精进也。
四曰蚯蚓耘土。
引野蚓入粪堆,旬日一翻,腐殖倍速。暗合《礼记·月令》‘季夏之月,腐草为萤’生化之道。
五曰留茬沤田。
江南稻罢,刈余铺畦,或焚灰抑莠,或水沤肥田。虽《陈旉农书》戒‘火烧伤地脉’,然因地制宜可也。
上述诸法于大唐皆验之实效。
稻分蘖数自八九茎跃至十二五茎,若曾安止《禾谱》所见嘉禾之象。更兼玄炭保墒,溉水可省什二,若遇旱魃,犹保丰稔。
夫农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
伪周但知竭泽而渔,我唐则以厚生为念。昔管仲服帛降鲁梁,今以沃壤之术收民心,孰优孰劣,不待蓍龟而决矣。
粮秣策第二·论亩产
吾素恶虚辞,此篇仅以数术昭示天下。
伪周稻作,亩止一石至石半。
大唐稼穑,下田犹得二石二斗五升。
伪粟亩收八斗至一石二斗,吾唐之畴常获二石。
至若六畜之饶姑置勿论,单论仓廪之实,彼僭伪之薄积,较我正朔之厚藏,诚若云泥之判。
粮秣策第二·论驰道
吾之大唐,逢岩凿隧,遇川飞梁。
穷格致之学,穷格致之学,制云轨虹辙以输粮秣。八百里挽粟,八时辰可达。
普天之下,孰敢与吾唐争锋?
《论闪电战·卷五·奇正卷》
吾观兵道,不过奇正相生耳。
昔孙子云‘战势不过奇正’,然今伐伪周,无须诡道。
试问尔邦,良将尽丧,卒伍皆市井驱掠之众,铁骑弓弩之利,十不逮唐军一二,以朽索驭六马,欲抗雷霆之势耶?
料尔困兽或思毒计,唯有投鸩于井,瘴疠于野。
然此双刃之戕,吾军有岐黄盈帐,药石充栋,若尔亦筑防,必驱黎庶为肉盾。
以苍生为饵,纵续旬月之喘,岂不畏《尚书》‘天讨有罪’之诛?
须知后稷震怒,旱魃为虐,伊洛泛骨,必自伪周始。
《论闪电战·卷六·三军卷》
吾所言三军,非前中后之制,乃吾唐军伍之精。
吾唐立国,积厚流光,岂效伪周画虎类犬、鹊巢鸠居之徒可比拟哉?
三军策第一·论禁军
吾亲率禁军亲征,躬擐甲胄。
吾唐禁卫,坚盾为阵,刃矢不能入。
玄甲耀日,锋镝莫能伤。敌矢若飘蓬触铁壁,我骑似雷车裂云衢。
此虎贲之师,凡二千众,列阵则如山岳峙,冲锋则若洪涛崩。
伪周羸卒睹此雄师,未战而股栗矣。
三军策第二·论民
第0章 番外:《论闪电战》全篇(4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